导读:真正的大国工匠,18岁开始从事特种焊接,35年火箭焊接工作无一失误。
文|知道科技
各位读者,大家好,欢迎收看由知道科技提供的资讯。中国航天事业在近几十年蓬勃发展,我国的火箭接二连三的升空,在去年我国终于超越了美国,火箭发射数量达到了全球第一,说起火箭的研发和制造,相信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的肯定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教授,或是那些文质彬彬的高材生,很少有人会将,火箭的研发制造和一名焊接工人联在一起。
火箭的设计确实是需要在相关领域浸淫数年的专家,但是把火箭从设计图纸变成实物,就离不开普通的焊接工人,火箭可以说是各个学科高精尖科技结合的产物,构造十分的复杂精密。就拿长征系列的发动机喷管来说,一个喷管上面就密密麻麻排列着数百根空心管线,这些管线的厚度只有0.33毫米。
在狭小的区域里加工这样高精度的管线,无法靠机器来实现,只能够由有经验焊接工人进行三万次的精密焊接操作,上面的焊缝和人的头发丝差不多,一根火箭喷管焊接下来,其焊接总长度加起来足有两个足球场的周长,能够完成这项焊接工作的,绝对是焊接工人集大成者,这样的人才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非常稀缺的。高凤林就是我国一名从事火箭焊接的工人,从18岁开始接触特种焊接到如今的57岁,高凤林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,就是做好火箭焊接工作。
数十年来由他经手焊接的发动机,已经将130多枚火箭成功的送上了太空,无一失误,其中,火箭发动机汉典最窄处只有0.16毫米,比我们人类的头发丝还要细,最难的还不是这里,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上,要做到完美焊接,还有时间限制,完成焊接的时间必须控制在0.1秒,焊接的角度、轻重都必须要严格把控。
为了能够确保,焊接的精度,高凤林还练成了一手绝技,那就是盯着焊枪长达十几分钟不眨眼,虽然有防护镜,我们普通人盯着焊点看几秒都不行,更何况是长时间的盯着,需要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调整,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毅力与坚持。高凤林说:火箭焊接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失误,稍有闪失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,凭借多年来焊接所积累的经验,在焊接领域攻破了上百项难题,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注:文章真实性已得到证实,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